首页 热点资讯 国内资讯 上海的这条马路有50多家咖啡店,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
上海的这条马路有50多家咖啡店,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
来源:互联网 作者:施晨露 发布时间:2021-3-17 5:44 浏览:2

南昌路,时下上海知名的咖啡一条街,短短一公里多,星星点点密布着50多家咖啡馆。南昌路152号的一栋白色房子,外观如同周边常见的小咖啡店,推门而入,别有洞天。挂上“瑞金·人文会客厅”铭牌的这方天地,近日迎来第一位主讲者——作家孙颙。这是上海作协“文学进社区”活动之一。

“我与南昌路的渊源有二,一是写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小说《雪庐》获上海长篇小说奖,小说背景便是南昌路;二是南昌路上名为‘一见’的图书馆,曾是外祖父的老宅。”孙颙的开场白拉近了与台下读者的距离。

外祖父的屋子,是孙颙童年的“百草园”。这栋藏身南昌路的小楼,虽无花园,但有个天井,是孙颙儿时向往的去处。外祖父常年住在二楼,一楼的大客厅则是书房,层高约有四米,四壁全部被书架占据。其中东西两堵墙,书架由地面直达屋顶,玻璃门内大多是线装书。在这里,童年的孙颙爱上了看书,也常与外祖父对弈,从书本中、棋盘上学到了很多为人的道理。“平和、明理”成为他一生的财富。

后来,老宅的藏书四散,产权也几经更迭。2019年夏天,孙颙偶然漫步至此,“眼睛兀地一亮,竟傻傻地站住了。”几个热爱阅读的年轻人将这里改造为“一见图书馆”,不仅恢复了老屋与书的缘分,就连一楼沿墙高耸的书柜样式都与他记忆中的模样重叠了。“当然,材质变成现代的了,书也不再是线装书。”

在《雪庐》里,孙颙从南昌路上的家族故事开始,描写了老一代知识分子走过的历程。“这么多年来,南昌路保持着它的基本风貌,和我童年的记忆相去不远。”孙颙说,上海的马路和弄堂里有着文化的根、城市的根,这是难能可贵之处。他问过“一见图书馆”的运营者,何以选中此处。几个年轻人说,看到这栋房子一下子就认定了,仿佛“一见如故”的缘分。一条马路的文脉如此神奇地在跨越世代的人的手中得到接续,孙颙感慨:“我给图书馆捐了几百本书,权作小小的贡献。”

南昌路是一条有故事的马路。自南昌路出发,可以触摸到上世纪初上海文化的一片星河:《新青年》编辑部在这里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宣传的主阵地,徐志摩、傅雷、巴金、林风眠、郭沫若等大家的身影都曾在这条马路出现。如何进一步挖掘马路背后的文化资源,“文商旅联动,焕发南昌路活力”在这场读书交流会上引起热议。

“科学会堂的科学资源,老渔阳里的红色文化资源,都是海派文化的精华。淮海路主打商业,南昌路能不能更好地开发‘慢生活’的一面,让更多人停下来、坐下来,享受生活、品味文化?”有人建议。

“马路那一头有年轻人自发运营的‘一见图书馆’,作为社区多功能空间的‘瑞金·人文会客厅’能不能办一个‘如故会’,邀请曾在南昌路居住的名人名家后代和这条马路的原住民,讲讲家族传承、社区精神?”有人提议,有了个性化的表达,南昌路的故事才会更加生动,走进更多人心里。

您可能感兴趣: